卢健萍,在2021年4月开始了她的禁毒专职社工之路。带着满腔热情和责任心,两年多来,在工作中她全身心投入,认真履行岗位职责,深深体会到禁毒社工有时劳心劳神却不被人理解的感觉,这是一份耕耘与收获不一定成正比的职业。但她更多看到的是,社工是一份能享受到关爱人、帮助人快乐的职业。在工作之余,她也会和同事们自我调节,戏称自己为“禁毒宣传娘子军”。
“因为工作的特殊性,我们需要更加细心谨慎地观察,熟悉每一个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,清楚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。我们希望通过一次次走访交流和记录,带着真心和诚心去挽救一个又一个误入歧途的人。”卢健萍说道。
在繁忙充实的工作中,卢健萍摸索总结出两套更有助于服务对象改变、顺利回归的工作方法:一是找对“痛点”触动改变;二是用亲情助力吸毒人员回归。
刚入职不久,卢健萍便接手帮助一名女性吸毒人员小梦(化名)。刚开始面谈时,小梦总是沉默不语,经常以“嗯,哦,没有,好的”来回应。卢健萍明白,这个群体的防备心相对较重,不易敞开心扉。但她坚信人是有感情的,只要是真诚、真心地付出感化,终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善意和真心。
有一次,小梦来镇社康社戒中心报到时,精神状态疲倦,细心的卢健萍问她是否身体不适,小梦一如既往地摇头,轻声说没事。报到完后,看着小梦骑电动车离开,卢健萍担心她的安全,算着小梦到家的时间,微信上询问她是否到家。大半个月来锲而不舍的关心终于展现出成效,小梦向卢健萍袒露了心声,原来是小梦的孩子还很小,需要自己的陪伴,自己没有找到工作,家里又没有人帮忙照顾,在娘家也不被爸妈理解、支持,似乎自己在父母眼里就是一个叛逆的女孩,被嫌弃的感觉让她一直耿耿于怀,满是心酸和委屈。
听到这里,卢健萍马上联系村干部一起入户开展走访,与小梦的家属面对面拉家常、心交心问冷暖,了解他们的思想、健康、就业、家庭等情况,耐心听取和记录他们的实际困难和意见,嘱咐家属多一点耐心关心、多一份细心包容。同时对小梦开展谈话教育,鼓励她树立信心,远离毒品,定期按要求做好毛发检测、尿检、稀生命APP签到等。这次及时的走访,加强了与小梦家庭之间的联系,增强了小梦积极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决心。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从那以后,再来镇社康社戒中心报到时,小梦的话渐渐多了起来,整个人变得乐观自信,甚至主动告诉卢健萍自己找到了工作,也常在微信上与卢健萍述说生活中遇到的琐碎趣事。看到这些,卢健萍发自内心地替她一家感到开心。
有些人觉得,禁毒社工工作由于服务对象特殊,可能不适合女生。因此,总有人问卢健萍,为什么会坚持这份薪水不高又艰苦的工作?面对这些疑问,卢健萍总是显得云淡风轻,她说,她所知道的是,社会上还有一些像“小梦”那样的涉毒人员需要禁毒社工去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,给予关怀、引导,帮助他们解决困境,重新回归社会;还有许多懵懂的青少年,因为不了解违禁药品的危害而有可能误入歧途。总书记说过,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、民族兴衰、人民福祉,毒品一日不除,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。禁毒工作这么重要,总得有人去做才行,时代选择了我,那就我来做吧。
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卢健萍说,工作虽难,但自己会坚定地走下去,以自己绵薄之力为“天下无毒”、“天平无毒”添砖加瓦!